"八二宪法"作为我国现行宪法已实施超过四十周年,四十年意味着这部宪法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而现行状态则表明这部宪法自身并未成为历史,以四十年的历史作为时间的长河,返回宪法时间的开端处,构成了我们观察"八二宪法"整体秩序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彭真同志在宪法起草期间的一首诗作为论述的结构,依次论述了四个关于八二宪法开端的历史命题.其一,"八二宪法"的开端是一个三部曲的结构,由宪法修改草案的起草、草案的审议、通过和公布实施、与作为新宪法而实施的第一个五年组成;其二,返回开端,我们可以还原某种进行时的状态,观察甚至是"预判"现行宪法文本的形成过程,概括宪法起草者的"宪法观"及其文本理念,三方面分别是宪法是"纲要",是"定型化",文本变动限于"非常必要".其三,作为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的诞生,发生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它所要完成的是一场"大转变",一场"讲法,要有宪法"的历史变革.其四,"稳定性"是宪法起草者在成文时的自觉追求,但"长期稳定"这个概念及其标准,却是内在于新宪法实施历程而形成的,"八二宪法"之所以做到了长期的稳定,就本文论述所及,主要归功于宪法起草者"有所不为"的文本策略.
1982 Constitution Peng Zhen Constitution Drafting Constitution Vision Entren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