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如微信、QQ和钉钉)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因其特性而使其成为网络犯罪分子进行恶意活动的潜在目标.因此,即时通讯记录成为网络调查案件的重要证据来源.然而,目前针对即时通讯记录真实性的研究相对匮乏,这可能会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失去公信力.方法 结合司法鉴定工作实务,对即时通讯记录的存储结构进行分析,如文本信息、图片、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在设备中的存储路径和格式,揭示其内在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机制.同时,结合数据特征,如时间戳、发送/接收的信息内容以及逻辑合理性等方面,进一步对即时通讯记录的真实性进行探究.结果 从基于Android即时通讯记录真实性司法鉴定实例研究出发,所探讨的方法能够有效鉴别即时通讯记录存在窜改痕迹.结论 相关鉴定技术的研究对通讯记录的真实性鉴定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有助于为从事数字取证的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digital forensics instant messaging records examination authentic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