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
促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就《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为强化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审查实质化,2024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并印发了《人民检察院办理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工作规定》”)和《伤害类案件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专门审查指引》(以下简称“《审查指引》”)。《工作规定》和《审查指引》印发后,各级检察机关依法准确理解和适用,有效提升伤害类案件办理质效。为持续推动实现新时代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进一步提升伤害类案件审查办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最高人民检察院选编并印发了8件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近日,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此次专门发布8件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主要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伤害类案件常见多发,是典型的发生在群众身边、关乎老百姓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宁的案件。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故意伤害罪5.7万余人,数量在刑事罪名中居第七位,此外,过失致人重伤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交通肇事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均可能涉及人身伤害,加上这些案件,则伤害类案件数量更多,而此类案件往往遇有技术专业问题,办理中存在难点。为进一步解决伤害类案件中的专业技术难题,去年10月,最高检发布了《工作规定》和《审查指引》,文件的出台对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为深化落实《工作规定》,我们专门选编并发布了本批典型案例,旨在通过检察履职办案的优秀实践样本,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准确理解和落实《工作规定》要求,通过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问题二: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为强化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向各省级检察院广泛征集了120余个案例,经过全面研究筛选出初选案例。再经调卷审查、征求本院相关部门意见、开展多轮反复研究,最终确定本批8个典型案例予以发布。这些案例中,检察官联动检察技术人员通过对技术性证据的实质化审查,在推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精准追诉犯罪、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指导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