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著.—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8
(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
ISBN 978-7-5109-2222-0
Ⅰ.①最… Ⅱ.①最… Ⅲ.①保险法—法律解释—中国②保险法—法律适用—中国 Ⅳ.①D922.284.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8029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 编著
责任编辑 李安尼 沈国婧 刘晓宁 巩 雪 周利航
执行编辑 张 怡 赵芳慧 邓 灿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 话 (010)67550579(责任编辑) 67550558(发行部查询)
65223677(读者服务部)
客服QQ 2092078039
网 址 http://www.courtbook.com.cn
E-mail courtpress@sohu.com
印 刷 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1092毫米 1/16
字 数 570千字
印 张 42
版 次 2018年8月第1版 2018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09-2222-0
定 价 138.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理解与适用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 刘贵祥
副 主 任 贺小荣 杨永清 付金联 关 丽 毕东升
撰 稿 人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俊峰 关 丽 张小洁 李 伟
李 洁 陆 昱 张茜娟 张雪楳
杨 婷 李敬阳 张 颖 苏 蓓
贺小荣 侯佳明 高燕竹 黄 年
前 言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改革发展具有独特作用。作为保险业最重要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三次修订,其中2009年对《保险法》保险合同章做了较大改动,推动了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任何立法的质量都要接受执法和司法的检验。虽然法律实施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法律能够得到善意、诚挚的理解和解读,法律实施的经验能够得到科学的提炼并重新回到法律实施实践,是决定法律实施效果的两个端点。通过对法律实施的经验进行提炼形成司法解释,可以让抽象的条文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让司法者更为精妙地解释和适用法律,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因此,自2009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保险法》系列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200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解决新旧保险法衔接适用问题。2013年6月,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8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准确适用《保险法》,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妥善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依法保障各方当事人利益。充分发挥保险制度的核心功能,管理和分散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法律责任以及信用等风险。依法规范保险合同纠纷当事人、保险中介等各类市场主体行为,防范不同主体的道德风险,构建保险诚信法治体系。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司法需求,对人民法院保险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保险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保险纠纷案件数量一致呈现高位运行状态。据统计,2009年全国法院保险合同纠纷一审案件41752件、2013年76430件、2017年达127611件。再从单个法院来看,以北京铁路法院为例,该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共受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3011件,其中财产保险合同纠纷2256件,人身保险合同纠纷635件,其他保险合同纠纷120件,诉讼案件数量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递增。并且在保险纠纷案件审理中,当事人诉讼成本较高,保险消费者因诉讼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等间接损失不属于保险金赔付范围,而保险公司在代为追偿案件中经常面临预付公告费用、启动执行程序等问题。案件审理难度逐渐增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保险合同特别是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不断增多。为此,自2015年开始,最高人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在最高
应当看到,一项司法解释的制订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总结的过程。它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不仅要有司法理念的更新,而且要具有法律文化的沉淀;不仅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要吸取失误的教训;不仅要总结自己的经验,而且要借鉴他人的智慧;不仅要总结历史的经验,而且要探索鲜活的现实。因此,制订司法解释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仅仅从具体经验事实中抽象出几条原则、观点,显然难以掌握审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鉴别、筛选、验证、提炼,才能逐步接近审判规律,才能准确把握审判规律。有鉴于此,在起草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广泛征求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银保监会、各级人民法院以及保险行业协会的意见,听取了保险业以及保险法专家、学者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我们还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毫无疑问,这些意见使得这部司法解释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2018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38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保险法司法解释(四)》]。该部司法解释全文21条,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
为帮助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的内容和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延续惯例,由民事审判第二庭组织庭内主审法官及部分参加司法解释调研论证的同志编写本书。作者们提炼了近年来财产保险合同司法实践中典型问题、疑难问题以及各
一是本书的撰写严格贯彻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坚持的原则。首先,本书体现了司法解释中秉持注重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原则,正确处理了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之间的关系,始终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贯穿司法解释的一条主线。其次,本书体现司法解释坚持平衡保护,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在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同时,注重寻找与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平衡点,充分关照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完善和细化了保险代位求偿权、责任保险等制度,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为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第三,本书体现司法解释恪守保险的一般原理的原则,注意尊重保险特性,坚持损失补偿原则等财产保险基本原则。遵照保险利益原则,合理认定保险标的转让时的权利行使主体。
二是本书选取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书选取的多数案例是审判过程中的真实案例,通过案例评析和论证让读者能够对司法解释条文的理解更加具体。此外还通过【背景依据】模块阐述了司法解释条文背后的法源、法理和精神,从而拓宽读者学习和掌握司法解释的视野,掌握相关的理论背景、学术观点和司法实务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是本书以司法解释条文顺序为编写体例,每一条文均根据条文主旨、要点提示、条文理解、审判实务、背景依据及典型案例等写作模块逐步展开分析和论证。不仅有利于广大读者迅速获取司法解释的重点关键知识点,同时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人士,包括法官、检察官、学者、律师以及监管部门、金融从业人员以及广大保险消费者理解、适用《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的良好助手。
编 者
二○一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凡 例
1.法律文件名称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略。其余一般不省略,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为《民事诉讼法》。
2.立法有沿革的情况下,如需要特别注明的,在名称后面标明修改年份。例如,《保险法》(2002年修正)。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简称为《保险法解释(一)》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简称为《保险法解释(二)》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简称为《保险法解释(三)》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简称为《保险法解释(四)》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简称为《合同法解释(一)》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简称为《合同法解释(二)》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简称为《公司法解释(一)》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为《仲裁法解释》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简称为《民通意见》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为《继承法意见》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简称为《婚姻法解释(一)》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解释》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为《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简称为《劳动争议解释(二)》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简称为《民诉解释》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为《证据规定》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为《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