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保护模式:中国少年法庭的运作/陈静芳著.--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11
ISBN 978-7-5109-3710-1
Ⅰ.①保… Ⅱ.①陈… Ⅲ.①青少年犯罪-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Ⅳ.①D926.8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3)第224875号
保护模式
——中国少年法庭的运作
陈静芳 著
责任编辑 吴朔桦
封面设计 余晓亮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 话 (010)67550629(责任编辑) 67550558(发行部查询)
65223677(读者服务部)
客服QQ 2092078039
网 址 http://www.courtbook.com.cn
E-mail courtpress@sohu.com
印 刷 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字 数 283千字
印 张 17.25
版 次 2023年11月第1版 2023年1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978-7-5109-3710-1
定 价 66.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 言
陈静芳博士的论文要出版了,我欣然应允为她的作品作序。在我看来,这是陈静芳博士学术生涯中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值得庆贺。我与陈静芳博士相识于一场学术研讨会,她有着近30年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曾长期从事少年司法工作,如今能够将丰富的实务经验转化为系统性的理论成果,也是她为学界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览书稿以后,深感这是一部紧密结合司法实务、同时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著作,理应加以推介,让更多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同仁知晓。
上海政法学院姚建龙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少年司法制度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少年法治的建立健全作出很大贡献。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现有的少年司法模式还很不完善,对于少年司法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至今尚无系统完整的理论范式和实践样本。一种制度是在经验演化的过程中生成升华的,一般理论应源自司法实践转而指导司法实践。少年司法是一项正在探索发展中的制度,应注意从司法实务中总结经验、凝练原理,并进而促进立法、指导司法。陈静芳博士的《少年司法保护模式——中国少年法庭的运作》就是这样一种建立在实践模式经验总结之上的系统性理论成果。该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作者尝试从长期从事少年司法的经验入手,以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中外少年司法模式可资借鉴因素,提出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设计。在保护模式中,温馨的法庭布置可以缓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紧张情绪,特殊的诉讼程序能够给其一个回顾成长历程、正面犯罪事实的过程疏导,关护工作最终回答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现实困难,前科封存
为了写序,我认真通读了修订后的文稿,可谓用功的忠实读者,对本书的创新和特色有自身的认识和体会,举其大端,简论如下:一是本书在对中外少年司法理念和具体制度考察、论证和勘别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少年司法保护模式,明确了少年司法实质正义观的核心观念,实现了从惩罚到保护的理念革新,贡献了保护模式独立的诉讼目标、独特的程序设计、特殊的法庭设置等少年司法制度构建。二是本书的又一亮点是对少年司法语言的研究,这是作者最费心费力之处。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少年司法语言缺乏系统研究,成果甚少,本书在此方面作出很大努力,填补空白。书中以少年司法语言的情感性为核心,归纳出少年司法语言的训斥、鼓励、治疗话语等宏观话语体系,并进一步对其微观话语作深入解析。三是以“保护模式”为核心,将涉及少年司法的各种制度统领起来,从指导理念到制度设计,从域外他山之石借鉴到本土实践经验探索,对“保护模式”下少年法庭的场景布置、语言使用、程序特色等进行综合性的阐释,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了保护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陈静芳博士一直以来都在政府机关工作,今后的时间和精力也将主要投入在实务工作之中,这无论对于其本人的治学理想还是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而言,都不无小小遗憾。不过正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说:“我们永远是站在三岔路口选一条路走,不可能走回头路,不可能回到原点。既然不可能回到原点,那就不存在后悔的事。差别只是每条路的风景都不一样。”我想,世上没有绝对的遗憾,政府机关的环境和历练可能使她更趋成熟,对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也会多一份冷静与沉着。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态而言,多一些这样有理论功底和学术涵养的专家型干部,无疑是件好事。当然,也正由于作者长期植根于司法实务,因此,本书在理论探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期待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但瑕不掩瑜,我相信,本书定会为我国少年司
是为序。
卞建林
2023年于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