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是当前我国刑法研究的一大热点,但"使用"含义的多重性及极具争议性尚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最早单独制定身份信息犯罪立法的美国,对于如何理解身份识别信息的"使用"存在宽泛解释和限缩解释之间的严重对立.考察美国加重身份盗窃犯罪的判例,可以发现检方都极力主张宽泛解释,辩方则再三强调限缩解释的必要性,而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之间也存在严重分歧.美国最高法院通过杜宾案明确了对"使用"应当采取限缩解释的立场,并提出了"关键所在"标准,而该判决的协同意见则提出了对这一新标准的质疑,认为只有国会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使用"的界定争议问题.美国司法实践中对身份识别信息"使用"的界定争议为我国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个人信息的使用 含义多重性 宽泛解释 限缩解释 "关键所在"标准
U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Multiple Meanings Broad Interpretation Narrow Interpretation "At-the-Crux"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