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法律家》实践教学编委会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10
(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丛书)
ISBN 978-7-5109-2964-9
Ⅰ.①妨… Ⅱ.①人…②法… Ⅲ.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案例-中国 Ⅳ.①D924.3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05437号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法律家》实践教学编委会 编
策划编辑 李安尼
责任编辑 巩 雪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 话 (010)67550667(责任编辑) 67550558(发行部查询)
65223677(读者服务部)
客服QQ 2092078039
网 址 http://www.courtbook.com.cn
E-mail courtpress@sohu.com
印 刷 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字 数 375千字
印 张 23.5
版 次 2020年10月第1版 2020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09-2964-9
定 价 75.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 编辑委员会
主 编:胡凤滨
副主编:聂国丰 马腾溪 李丽娟 张东齐 白 雪 邵艳梅
编 委:徐 伟 王元庆 姜 琨 张 春 张春玲 郑文超
王梓伊 曹营珠 郭晓萍 姜 丽 李 娜 燕秋影
谭 畅 李圣楠 郭英杰 梁红玉 曲殿君 张 冬
宋秀阁 翟丽晶 王旭辉 王国际 王育民 郭庆香
何 波 程 芳 陈 曦 孙英伟 王佳丽 孙海涛
韩成彬 刘 杨 高 旭 吴晓朦 秦 利 张 娜
丁 辰 程小铚 王 茜 贾志博 王海伶 廉丽昕
前言
最高人民法院一向重视案例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有通过编选案例来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指导审判工作的习惯。自1985年起,最高人民法院编辑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定期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公报》中发布典型案例,登载该案例的裁判摘要或裁判要点。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建立了在司法审判中“类案参照适用”的规则与制度。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作为“类案”标准的“指导性案例”的来源、甄选、审查、发布的规则。到目前为止,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发布一定数量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对统一法律适用,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应当看到,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建立的时间仍相对较短。最高人民法院对推出指导性案例较为慎重,其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数量较少而司法实践中对指导性案例的需求量又很大,现有的指导性案例尚不能完全满足司法实践中对指导性案例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有其他具有一定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典型案例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类比参考适用。
基于上述情况,为满足司法实践中对具有指导性作用案例的需求,人民法院出版社与《法律家》实践教学编委会共同推出了《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丛书。本丛书从最近几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发布的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庭选择公布的案例中精选部分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有一定指导与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提炼出体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裁量标准范式的“裁判要旨”,在法理上深入论述,并着重指出比照适用的要点。
本丛书为开放式丛书,本次拟推出刑事卷4册,分别为:《侵犯财产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侵犯人身权利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裁判精要与规则适
本丛书具有以下显著特色:
1.案例权威,内容丰富。该丛书选取的案例主要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司法·案例》《人民法院报》等,并依托案例大数据资源,对民刑事审判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争议点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案件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关键点,并对民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作了重点提示。
2.实用方便,指导实践。该丛书对选取的案例进行逐个梳理,通过对案例基本案情、判决主文、裁判要旨的提炼,法律修订前后的对比,编辑出契合司法审判中常见问题的裁判规则,对解决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传统纸媒与数字内容深度融合。鉴于该丛书涉及的案例和裁判文书原文内容庞大,悉数收录全文将增大图书篇幅、不便于阅读,遂该丛书纸质部分仅提供了案例来源、基本案情、判决主文、裁判要旨、重点提示五部分内容。读者可扫描相应位置的二维码,进入“法律家”数据平台查看裁判文书原文。
最后,要着重强调,正是由于该丛书所选取的案例中裁判法官们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执法态度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的精神,才使该丛书中的案例能够成为司法实践中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案例,成为中国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和社会各界学习、研究、适用法律的范本,在此特表示感谢。
人民法院出版社
《法律家》实践教学编委会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