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日本立命馆大学知识产权专业法学硕士,拥有中国、英国和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先后在美国和中国知名律师事务所执业,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日语。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仲裁员和中华仲裁国际中心仲裁院委员,擅长国际贸易、知识产权领域复杂的涉外知识产权战略性咨询和国际性纠纷的解决。在中外法学杂志发表中英文论发10余篇,经常参加国际性会议并作英语、日语演讲。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ssu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程 冰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知识产权国际私法新问题研究/程冰著.--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7
ISBN 978-7-5109-2882-6
Ⅰ.①知… Ⅱ.①程… Ⅲ.①知识产权法-研究-世界 Ⅳ.①D913.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04841号
知识产权国际私法新问题研究
程 冰 著
责任编辑 张 奎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 话 (010)67550673(责任编辑) 67550558(发行部查询)
65223677(读者服务部)
客服QQ 2092078039
网 址 http://www.courtbook.com.cn
E-mail courtpress@sohu.com
印 刷 保定市中画美凯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字 数 305千字
印 张 20.5
版 次 2020年7月第1版 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09-2882-6
定 价 76.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前 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早期的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判例均规定知识产权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本国境内,各国对本国的知识产权纠纷享有专属管辖权。伴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扩大,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为在国际私法领域中保护知识产权,尽管美国现行商标法《兰哈姆法》(Lanham?Act)并未明确规定域外适用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其域外适用却较为广泛。1952年美国Steele?v.Bulova?Watch?Co.案便是美国商标法具有域外适用性的典型案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国会两次立法,又使美国专利法的域外适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到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冲突法意识形成高潮。世界上最早制定知识产权国际私法的文献,首见于1968年欧盟的《布鲁塞尔公约》,其中对跨国知识产权管辖权问题作出了规定。1988年又通过缔结内容几乎相同的《卢加诺公约》,将《布鲁塞尔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欧洲自由贸易区国家。在管辖权方面,作为欧盟国际私法融合过程中的首部国际私法公约,《布鲁塞尔公约》为欧洲共同体各国法院提供可直接适用的统一性国际管辖权规则。荷兰最高法院于1989年根据《布鲁塞尔公约》受理涉外商标一案,更开创了知识产权跨境管辖的先例。2000年,欧盟理事会通过《布鲁塞尔条例》,在丹麦之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间取代了《布鲁塞尔公约》,该条例于2002年3月1日正式生效,管辖权规则在立法形式上实现了由公约向条例的转变。条例作为欧洲共同体立法的一部分,具有直接适用的效力和普
自《布鲁塞尔公约》确立了跨国民商事案件管辖权规则后,为在欧洲共同体层面解决日益突出的法律适用冲突问题,专家们曾于1972年提出了合同和非合同领域的债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公约草案,后来又于1980年形成了用于合同义务的法律适用规则《罗马公约》,并于2008年将其转化为共同体立法的《罗马条例I》。2007年,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通过了《罗马条例II》,统一了非合同关系法律适用规则,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法律选择的专门条款,并于2009年1月在除丹麦外的欧盟成员国间生效。200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并签署了《选择法院协议公约》,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管辖权和判决公约,该公约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其调整范围包括版权和邻接权的效力纠纷,与合同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以及除版权及邻接权以外因合同引起的其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除了上述区域性和全球性立法外,美国法学会于2007年通过了《知识产权:跨国纠纷管辖权、法律适用及法院判决原则》(以下简称《ALI原则》),作为一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私法“软法”,以法院和纠纷当事人可以自愿适用的“原则”形式出现,旨在为各国法官审理跨国知识产权案件提供指导性的规则。受欧美民间立法的鼓舞,韩国和日本国际私法学会也在2010年公布了其共同研究成果——日韩共同提案,旨在协调东亚各国在跨国知识产权诉讼中可能产生的法律冲突,对跨国知识产权诉讼涉及的国际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提供一套适合东亚各国的示范法。另外,成立于2004年的欧洲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冲突法专家小组,先后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间拟定了四稿《知识产权冲突法原则》(以下简称《CLIP原则》)草案,意图向欧洲和各国立法者提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家管辖权、适用法律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内容的独立性意见,同时填补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判决公约”项目中有关知识产权国际管辖权问题的空白,并于2011年12月通过了最终文本。作为未来改革的建议,《CLIP原则》试图通过限制带有公法色彩的知识产权专属管辖权以推动跨国知识产权诉讼。上述三项民间立法是在吸收历来各国国内法、国际条约和各国法律学者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订
相对于国外在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上研究与立法的如火如荼,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动态明显滞后,如研究比较分散且零碎,大多限于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基本理论的探讨,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研究。在知识产权冲突法的研究方面,目前仅有一本专著和一篇博士论文,但因部分观点过于牵强而缺乏公信力,对我国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参考价值有限。
笔者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中国涉外知识产权律师,在日常法律工作中经常接触跨国知识产权案件。借此博士课程学习机会,笔者在挖掘和评析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法律实务经验,力求全面地对知识产权国际私法理论与制度进行准确的分析,在厘清知识产权地域性与法律冲突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跨国知识产权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关键问题进行全新的详细论述,并结合中国目前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情况,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及可操作性应对方案,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国际私法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学术镜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德国乌尔姆(Ulmer)教授于1970年完成的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the?Conflict?of?Laws是国际领域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知识产权冲突问题的首部国际私法著作,主要是对欧共体各成员国的知识产权冲突法进行集中的比较性论述,且仅涉及知识产权合同与侵权的法律适用规则。到1998年,英国两位学者詹姆斯·福塞特(James?J.Fawcett)和保罗·托门斯(Paul?Torremans)合著有Intellectual?Property?and?Private?International?Law第1版,后于2010年推出第2版,该书是截至目前全面反映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难得佳作。还有约瑟夫·卓克赛尔(Josef?Drexl)和安妮特·库尔(Annette?Kur)编著并于2005年出版的International?Property?and?Private?International?Law-Heading?for?the?Future一书,其中涵盖了各国学者关于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多篇文章,集中于管辖权和法律适用问题。此类书还有尤尔根·巴塞
最新民间机构对知识产权法律冲突问题的研究成果,则有美国法学会的《ALI原则》,韩国和日本国际私法学会共同公布的日韩共同提案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研究所的《CLIP原则》。
我国对知识产权冲突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关论著仅有杨长海著述的《知识产权冲突法论》(2011年)、徐妮娜著述的《著作权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2015年)和徐祥博士论文《国际私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2007年)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已有:《知识产权之冲突法评论》(吕岩峰,1996年);《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基本问题研究》(冯文生,2000年);《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与解决问题研究》(朱榄叶、刘晓红,2004年);《涉外知识产权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及法律适用》(上篇:理论规范篇,下篇:法律适用篇)(陈锦川,2005年);《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适用——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规定》(齐爱民、何培育,2011年);《欧盟知识产权冲突法规则及其启示》(冯术杰,2014年);等等。总的看来,国内对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系统与深度。
我国于2010年年底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方面具有开创性作用和意义,但其中关于知识产权本体关系的规定较为简单。为此,笔者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实务经验,
三、创新亮点
本书首先厘清了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之间的关系。在对知识产权的地域特点和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产生的各种成因和条件进行梳理的同时,笔者认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并不直接导致知识产权法没有域外效力,不能将知识产权法的域外效力与知识产权的域外效力这两个概念相互混淆。从国际公约和各国司法实践来看,知识产权法域外效力的实现并不排斥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不仅与知识产权法律冲突性质不同,而且在当前,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也没有突破其地域性。传统国际私法领域长期忽略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并非困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而是国际性知识产权案件较其他传统民商事案件出现稍晚,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等特点以及各国在较长时间内对知识产权案件多规定为专属管辖等各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本书主张,为便于确认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制定及其判断标准,有必要将以登记或注册作为有效要件的知识产权与不以登记或注册作为有效要件的两种知识产权加以区别,即划分为注册类知识产权和非注册类知识产权。在法律适用方面,通过对法律关系进行定性,将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具体细分为知识产权本体、合同和侵权三种法律关系,并逐一讨论这些法律关系法律适用的详细规则。在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基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排他性特点,承认与执行外国知识产权判决,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实体性判决以及程序性、临时性禁令的承认与执行。
在吸取外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书针对我国涉外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在管辖权方面,建议在侵权案件中发生无效抗辩或反诉权利无效时,明确由我国法院专属管辖,并增补平行诉讼的
四、研究方法
国际私法属于法律科学,离不开一定法学理论和世界观的指导,更离不开对本国和他国的司法经验的积累与研究。本书遵循国际私法研究传统,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实践提炼理论,并以实践阐释理论,具体研究方法有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
一是采用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是国际私法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一方面横向比较普通法与大陆法国家有关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异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纵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异同,借鉴主要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私法立法的经验,厘清相关规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展现不同规则产生的社会背景。力求准确认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过去与现在,有助于展望其国际私法立法的未来趋势。
本书主要比较了《ALI原则》《CLIP原则》《布鲁塞尔公约》,2005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等知识产权公约和规则,通过这些公约或规则的对比分析,深化对跨国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理解。同时,借助于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及其异同点的比较判断,以彰显各国规则的优缺点,为法律文化的交流和法律移植提供参考,以便为中国知识产权国际私法立法、实践和研究有所裨益。
二是采用实证研究法。首先广泛收集了各种知识产权规则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其次尽量引用主要外国法院知识产权国际私法案例以及我国的典型判例,通过将大陆法系国家习惯的演绎方法和英美法系国家重视的归纳方法相结合的思路,对这些资料和案例进行详尽的辩证分析和深入研究,
总之,本书试图开拓法学观察视角和新颖的研究方式,对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领域主要问题和关注点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提升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同时探讨中国可能超越式解决知识产权国际私法问题的可行途径。
内容摘要
由于传统法律观念对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过分强调,知识产权法领域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存在法律冲突的。随着知识产权国际传播增速和国际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冲突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笔者运用比较的、实证的以及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国知识产权纠纷中的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解决规则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有关立法的完善及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除了前言外,共分为六章进行论述。
前言对本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创新点和研究方法作了简要阐述。
第一章厘清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与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之间的关系。本章分别阐述了知识产权和法律冲突的含义,分析了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产生与否并不取决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知识产权法是否具有域外效力也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无关,不能将知识产权法的域外效力与知识产权的域外效力混为一谈。从国际公约和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知识产权法的域外效力的实现不需要打破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与知识产权法具有域外效力并不矛盾。就目前而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也完全没有打破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并不妨碍传统国际私
第二章介绍了国际上开展的与知识产权国际私法有关的区域性立法和民间立法,包括首先对跨国知识产权管辖权进行探索的布鲁塞尔公约体系,统一了非合同关系法律适用的罗马公约,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美国法学会的《知识产权:跨国纠纷管辖权、法律适用及法院判决原则》(以下简称《ALI原则》),韩国和日本两国国际私法学会共同公布的《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原则》(以下简称日韩共同提案),以及欧洲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冲突法研究小组通过的《知识产权冲突法原则》(以下简称《CLIP原则》)。
第三章就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了利于探讨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制定和判断标准,笔者将非以登记或注册作为有效要件的知识产权与登记或注册作为有效要件的知识产权划分为非注册类知识产权和注册类知识产权,进而分别详细阐述了跨国知识产权本体关系、合同关系和侵权关系中的管辖权规则。在知识产权本体关系中主要涉及知识产权效力和所有权纠纷,各国大多将注册类知识产权的效力问题规定由注册国专属管辖,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将非注册类知识产权效力纠纷纳入公约的调整范围。《欧洲专利公约》的附件《关于管辖权和承认授予欧洲专利权决定的议定书》对于权利授权和所有权争议提出了适用不同情况的五种管辖权规则,均由相关法院专属管辖。对于跨国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一般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争议义务履行地法院和协议选择的法院进行管辖。在
第四章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适用进行了探讨。笔者首先讨论了“分割论”作为知识产权法律选择方法的优势。进而通过对法律关系进行定性,将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分为知识产权本体关系、知识产权合同关系和知识产权侵权关系,并逐一讨论各关系下的法律适用规则。在知识产权本体关系中,如知识产权的产生、效力、权属、范围和终止等适用被请求保护国法。在知识产权合同关系中,笔者认为应该体现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发挥合同自体法理论的优势,采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准据法。在知识产权侵权关系中,规范非合同义务关系的《罗马条例II》规定,因侵犯知识产权而产生的纠纷适用被请求保护国法律。为了使传统的连接因素适用于网络侵权的新形势,可以对客观性连接点在法律适用规则中进行改良和创新。当事人意思自治可以构成互联网侵权法律适用的一个有效立论。对于网络侵权中存在的与传播有关的溢出效应,为了避免权利人滥用权利的行为,有必要引入最低限度原则。《ALI原则》、日韩共同提案和《CLIP原则》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适用规定基本相同,均规定适用与争议有最密切联系的一国法或数国法。
第五章论述了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规则。由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排他性特点,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主要围绕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实体性判决和程序性临时性禁令的承认与执行两个方面。在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最具
第六章对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现状特别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司法实践中现存的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制度、法律适用、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规则的设想和完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 法律冲突 管辖权 法律适用 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ABSTRACT
Due to the intangible na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he traditional legal concept which over emphasizes the territory na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ed once that there was no conflict of laws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nflict of laws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inevitably generated.The author uses comparative,empirical and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discuss the jurisdiction,the application of law and judgment enforcement in multi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with an intention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Chinese foreign-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 perfec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In addition to the Preface,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Preface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opic,current research status,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icle.
The?first?Chapter?clarifi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erritoriality?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the?conflict?of?laws?in?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This?Chapter?elaborates?on?the?meaning?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conflict?of?laws,analyzes?whether?the?conflict?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does?not?depend?on?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does?not?mean?that?intellectual?property?law?has?no?extraterritorial?effect.The?extraterritorial?effect?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s?not?equivalent?to?the?extraterritorial?effect?of?intellectual?property?law.According?to?international?conventions?and?national?judicial?practice,the?extraterritorial?effect?of?intellectual?property?law?does?not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legislation and civil legislation rela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priv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including the Brussels Convention system,which first explores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trans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he Rome Convention on the applicable to non-contractual obligations,“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Institut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Japan,The Hague Convention on Choice of Court Agreements in 2005,Intellectual Property:Principles Governing Jurisdiction,Choice of Law and Judgements in Transnational Disputes,as adopted and promulgated by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and the“Principles of Confli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dopted by the European Max Planck Group on the Stud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onflict of Laws.
The?third?Chapter?discusses?the?jurisdiction?of?transnational?intellectual?property?disputes.In?order?to?facilitate?the?development?of?foreign-related?intellectual?property?cases?and?the?criteria?for?adjudicating?the?case,the?author?divided?into?registered?and?non-registered?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groups?based?on?effective?element?of?registration?and?then?further?elaborates?the?jurisdiction?rules?in?the?ontology?relationship,the?contract?relationship?and?the?infringement?relationship?of?the?transnational?intellectual?property?respectively.In?the?IPR?ontology,IPRs?are?mainly?related?to?the?validity?of?IPR?and?ownership?disputes.Most?of?the
The?fourth?Chapter?discusses?application?of?law?in?foreign-related?intellectual?property?disputes.The?author?first?discusses?the?advantages?of“segmentation?theory”as?the?choice?of?intellectual?property?law.Then,the?author?discusses?the?applicable?law?rules?through?the?qualitative?analysis?of?the?legal?relationship.The?intellectual?property?legal?relationship?is?divided?into?the?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relationship,the?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contract?relationship?and?the?intellectual?property?infringement?relationship.In?the?context?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such?as?the?creation,validity,tenure,scope?and?termina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the?law?of?the?requested?State?of?protection?is?applicable.In?the?contract?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the?author?considers?that?the?contract?should?reflect?the?characteristics?of?general?civil?legal?relations,play?the?advantages?of?the?contract?theory?of?self-body?law,the?principle?of?party?autonomy?and?the?most?closely?related?principles?to?determine?the?applicable?law.In?the?case?of
The?fifth?Chapter?discusses?the?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foreign?intellectual?property?judgments.Because?of?the?territorial?and?exclusive?nature?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the?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foreign?intellectual?property?judgments?revolves?around?the?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substantive?judgments?and?injunctions?in?intellectual?property?infringement?cases.The?Brussels?Regulation,which?has?the?most?influence?in?the?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foreign?judgments,broadly?defines?the?sentence?as“any?judgment?by?a?court?of?a?Member?State”and?does?not?require?that?the?judgment?be?final,and?therefore?the?term“in?the?case?of?intellectual?property”injunctions?and?interim?orders?are?also?regulated?in?the?Brussels?Regulations.The?reasons?for?the?refusal?of?EU?member?states?to?recognize?foreign?judgments?include?violation?of?the?public?policy?of?the?recognizing?State,violation?of?natural?justice?and?justice,and?contradiction?of?the?recognition?of?the?State.In?this?Chapter,the?author?analyzes?the?position?and?standard?of?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foreign?judgments.The?Hague?Convention?on?the?Choice?of?Court?Agreements?in?2005?regulates?international?civil?and?commercial?litigation?based?on?the?choice?of?court?agreement?and?harmonizes?the?rules?of?recognition?and?enforcement?of?court?decisions?and?foreign?judgments.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the jurisdiction,application of law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in Chinese foreign-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The author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judicial practice,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jurisdiction,the application of law,the recognition of foreign judgments in foreign-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with a hope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nflict of Laws Jurisdiction Application of Law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Intellectual Property Ju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