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审判管理与司法改革探究/黄祥青著.--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2.2
ISBN 978-7-5109-3458-2
Ⅰ.①审… Ⅱ.①黄… Ⅲ.①审判-司法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Ⅳ.①D925.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029545号
审判管理与司法改革探究
黄祥青 著
策划编辑 韦钦平
责任编辑 巩 雪
执行编辑 卢乐宁
封面设计 天平文创视觉设计/尹苗苗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 话 (010)67550658(责任编辑) 67550558(发行部查询)
65223677(读者服务部)
网 址 http://www.courtbook.com.cn
E-mail courtpress@sohu.com
印 刷 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890毫米×1240毫米 1/32
字 数 180千字
印 张 10.25
版 次 2022年2月第1版 2022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09-3458-2
定 价 45.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黄祥青,1963年12月出生,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并被聘为国家法官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
出版个人专著《罪刑相当论》《刑法适用疑难破解》《刑法适用要点解析》;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刑事卷)》《类案裁判方法精要》《审判前沿观察》;副主编《法官自由裁量权精义》《法律方法论》等多部著作。在《法学评论》《法学》《法学家》等法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代表性作品有《论不可罚的教唆行为》《浅谈刑法有无明文规定的判断标准》《盗窃罪的认定思路与要点》《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刑民交叉案件的范围、类型及处理原则》《深入推进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等。
序一
黄祥青院长是学者型法官。我与祥青院长是相识20多年的老朋友,因同属刑法学界,经常在学术研讨会、案件论证会上交流。我从中央政法委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时,祥青院长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不久转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2021年又回到高级人民法院任副院长。我们见面交流的话题也有所变化,更多是司法改革和审判管理。近日,祥青院长将其近年研究心得《审判管理与司法改革探究》汇编出版,邀我为本书作序,我感到既荣幸又惶恐。祥青院长是资深法官、著名学者,而我是老兵新传、审判“新进”,有幸成为本书的“第一读者”,借此机会,谈谈读后感受。
祥青院长长期担任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领导,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始终不忘“研究”
浏览全书,祥青院长主要讨论了三大问题,即审判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法官的遴选与培养以及司法改革的认知与实践。审判管理既是一项事关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祥青院长认为,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审判管理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通读全书,我对祥青院长的研究成果有几点感受。
一是强烈的问题导向。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审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办案机制基本形成。在“放权”之后,审判
二是清醒的规律意识。审判活动具有特殊性,必须遵循司法规律、诉讼规律。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的一种管理活动,只有尊重审判工作的客观规律和管理规律,才能取得实践成效,推动理论创新。祥青院长的研究既有宏观理论层面的概述,如关于司法亲历性、公开性与公正性以及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内涵、外延及其实践应用问题,关于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研究;也有属于中观层面的问题思考,如案件质效管理机制的构建,审判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方案,审判业绩考核制度的完善,以及法院干部选拔、领军人才培养、法官遴选及反腐倡廉等队伍建设议题;还有
三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审判管理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本书联系中国实际,着眼司法体制改革实践,聚焦审判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如司法的公正性不是抽象的概念,主要通过同类案件裁判上的大体一致性和不同类案裁判上的相互协调性来体现;在审判业绩考核方面,提出不宜采用整齐划一的质效考核标准,应当关注法院干警的个体差异性,分类实施底线管理,把人尽其才、人人尽责作为审判业绩考核的导向或目标;专家法官会诊疑难复杂案件,是提高审判质量的必要路径等。这些观点对于审判管理工作具有建设性意义。
不了解世界,会落后时代潮流;不深入实践,会违背规律;不研究中国,会脱离国情。希望祥青院长笔耕不辍,继续推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也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为全国法院深化司法改革、加强审判管理,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和上海智慧,
值本书付梓之际,特撰数语。
是为序。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姜 伟
2021年12月11日于北京东交民巷
序二
黄祥青博士是难得的学者型法官,在刑法和刑事审判制度方面发表了不少论著,曾经获得第二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我刚回国任职时,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还坐落在闵行校区,他是闵行区人民法院院长,受聘担任硕士生实务导师并应邀到学院演讲,所以间或有机会深度交流。他的讲座逻辑和语言都非常清晰、中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用价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调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2021年又晋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虽然身居要职却仍然保持着儒雅的书卷气,并与学术界继续密切联系,还参与过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法学分会成立的倡议活动。在他的新著《审判管理与司法改革探究》付梓之际嘱我作序,当然义不容辞、欣然命笔。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涉及审判管理、人事考勤、
黄祥青法官有在基层、中级以及高级法院从事审判管理的丰富阅历,形成了一些独到的科学认识和操作艺术。如众所周知的“繁简分流”,在这本书中改进为案件类型三分法,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不同占比和人员适配的方案:繁重案件15%、普通案件35%、简单案件50%,分别由资深法官、一般法官、青年法官负责审理。显然三分法比二分法更加精密,更符合审判现场的实际情况。又如,在提高办案质量方
值得重视的还有贯穿本书的系统论思维方式。作者建议司法者对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要“一体审视、条分缕析、厘清主次、通盘协调处理;切忌分割研判……”,既体现了关于定分止争的东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也反映了在流动性、风险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大的当下,特别是在虚实交错、多元互动的信息物理系统以及数字网络社会的秩序原理。这种系统论思维方式还集中体现在“推进司法改革应当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探讨”“刑民交叉案件的范围、类型及处理原则”“裁判要素管理与审判能力提升”等章节的字里行间,反映在举证的“精准印证”和“概括印证”有机结合、推理的“适法统一”与“类案裁判”无缝对接的办案流程里。通过这些很接地气的话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中国特色的后现
现在黄祥青博士已经走到司法系统的更高岗位担负管理职责,凝聚在这本书里的学识和智慧势必显示更加重大的价值,产生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愿他能继续彰显书生本色,在繁忙的实务之余抽出点滴时间来从事研究和写作,为世间留下只有通过内部视角和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的真知灼见。在“推进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他已经对近些年来智慧法院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了大量颇有见地的看法,翘盼他今后能够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更加体系化的阐述作为本书的姊妹篇。同时也期待他能继续重视并参与法学院与法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发挥“两院”津梁之作用的过程中,推动法学教育改革与司法改革都不断向纵深发展。
是为序。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季卫东
写于2021年秋叶与春花交错的冬令
院长的责任(代自序)
2014年8月至2021年5月间,我有五年余时间先后在上海闵行法院和上海一中院担任党组书记、院长。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内心思忖:在位一日必尽其责、务求其成。作为一院之长,如何携手党组成员带领全体干警向上提升,使法院工作明显向前推进;并让干警们称心,让社会公众称道?这是努力的目标,也是应尽的责任。于是,一连串的问题浮上心头。
制度、机制建设可以统全局、管长远,是审判管理的首要抓手。由是以观,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审判质效共升的办案制度与机制?这是必须首先破题的答卷。人民法院是政治机关,也是专业性很
制度、机制有优劣之分,其分野通常取决于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把握程度和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方法。例如,欲构建案件质效管理制度和机制,有必要研究司法解纷的基本原理;即经由诉讼两造充分抗辩,彼此达成对诉争事实的一定共识,法官据此居中裁判,从而实现定分止争的公正裁判效果。相关制度、机制依循上述原理架构,才有望发挥预期功效;倘若忽略双方当事人对于诉争事实各执一端的情况,尽管法官完全依法裁判,通常亦很难做到案结事了。
除了架构上体现规律性要求以外,为了进一步达成规制的目的性,制度、机制的内容还必须回答如何客观评价办案
制度、机制确定以后,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能力水平常常决定工作成效。一般说来,提升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也有赖于组织的精心培养。但知易行难,如何有效培育各类人才,具体路径、方法何在?
我们倡导领导干部做到“以德率众、以能服众、以情化众”。将一般倡导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政治忠诚自然是首要的德行;若能做到说话办事皆出于公心,在各项工作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德行的修炼也就更趋近于具象,便利反思与检验。相反,倘若自恃高明,惯于心相不一,好占公家便宜,常与群众争利等,当然就属德不配位。就领导能
就领军人才的培养而言,具体推进方案大致包括五个要点:一是物色培养对象,人选多寡,既要考虑专业覆盖面,又要瞄准个体潜质潜能。二是确定培养目标,德才兼备是必然要求。结合司法实务特点,可将能做(能办案)、能讲(会讲授)、能写(善调研)作为发力重点。三是选取培养方法,为达成理论与实践水平一并提升的功效,不妨实行双导师制,使青年才俊能够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岩,避免独自摸索可能遭遇曲折、多走弯路。四是拟定培养周期,参考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三年为期;既防急于求成,也忌无端拖延。五是设定验收标准,如每年都得办出精品案件、开设专题讲座、主持研究课题等。做到年年有要求,逐年有提
俗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之中,二者的交互影响不可小觑。说到一个单位,正气足不足,工作氛围好不好,常常成为圈内敏感、圈外关注的重要谈资。毫无疑问,院长对此负有引导、培育的重要职责。依据肤浅经验,曾在三个方面进行一定尝试。
一是聚精会神干正事。尽管干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但初心志向都是奔着司法审判的神圣职责使命汇聚,其能量、潜力也蕴藏其间。如果大家都能在献身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中找到“三感”(成就感、荣誉感和职业尊荣感),一院一隅的正气应该不在话下。如果主要精力投放不当或者不足,一旦心思散了,则容易滋生人心不古、甚至无事生非。因此,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地做强主责主业,是培根固本、培植正气的不二法门。
二是上上下下重协作。集体生存之道,讲纪律、守规矩是必需的。与此同时,懂得相互尊重、精于分工协作,乃是经营良好工作氛围的秘笈或妙方。就个体来说,置身集体生活,可以在养成“三容”心态上多下功夫;即包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过错,从容处理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如果
三是工于细节讲品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适时启迪培育美感,不可等闲视之。大美落于细节,生活中重品味,工作中也会究细节。所以,集体生活中重视培养干警的闲情雅趣,不仅可以滋养心灵情志,而且有助于提升工作品质。于是,我们倡导“三美”行动,即各美其美,让干警的各种才华都有日常展示的平台或机会;成人之美,鼓励、帮助他人表现最美的姿态,体味分享的乐趣;美美与共,激励大家在相互欣赏、彼此借鉴中和谐共生、不断进步。
记录担任院长五年间的心路历程,既为总结、提炼自己的思绪,也希冀发挥一粒铺路石子的功效。此处提纲挈领、扼要简析自己对于制度机制、人才队伍、单位风气与工作氛围等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完整意蕴及大量细节散见于各篇目的字里行间,有劳同道自行拾掇、披沙拣金。
院长是职务,本质是责任!
是为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