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2025〕6号
2025年8月27日湖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湖州市绿色航运条例》,已于2025年9月26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
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10月10日
湖州市绿色航运条例
(2025年8月27日湖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25年9月26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布局
第三章 绿色发展
第四章 污染防治
第五章 区域协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推进航运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航运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绿色航运,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水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以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组织方式等为重点领域,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节能降碳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现代化航运模式。
第三条 绿色航运应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绿色航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南太湖新区管理委员会根据授权、委托,在所辖区域内履行区县人民政府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做好辖区内绿色航运相关工作。
第五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绿色航运领域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的协调推进,对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绿色航运领域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指导规划编制实施、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
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做好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发展等工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绿色航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危险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科技、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商务、文化广电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数据、区域合作、海关、金融、电力等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色航运相关工作。
第六条 航运相关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开展合作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参与制定绿色航运相关规划、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举报事项,并对举报人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绿色航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舆论监督。
第七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推进智慧航道、智慧港口等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技术以及无人机等装备,在港口建设运营、航道养护、船舶污染防治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航道图、航道运行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智能调度、船岸云协同等场景建设与应用。
第二章 规划布局
第八条 本市应当贯彻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发挥规划体系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推进绿色航运发展。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绿色航运发展纲要,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应用、港产城协同、交旅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组织编制航道、港口等规划应当落实绿色航运发展纲要相关要求,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并与水域保护、防洪等规划相衔接。
第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综合考虑航运功能需求、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高等级航道布局研究,统筹推进干线航道联网、支线航道改造,全面优化航道网络结构,提升通航能力。
第十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湖州港总体规划应当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航道和岸线资源分布、产业布局以及物流运输需求,优化各港区功能布局,提升港口能级和竞争力。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编制绿色港口发展规划,明确湖州港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要求,并促进港口建设与沿河环境风貌、周边城镇建设相协调。
第十一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自然资源和规划、电力等部门和机构,合理布局建设船用充换电、加注设施,并制定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构建便捷完善的设施网络。
第三章 绿色发展
第十二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依法设立产业基金、贷款贴息、保费补助等政策措施,促进船舶制造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推动船用储能、电机、电控以及充换电、加注设施等产业集聚发展。